【我与改革开放】回龙观——我可爱的家乡
记得五月的一个周末午后,回龙观总值班室有人在叮叮当当地敲门,“我来给咱们医院提点意见,请您带到院长田伟那里”。我们定睛一看,门口伫立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向我们招呼着。
老人身着兰白色条纹款病服,修长的身影藏在略显肥大的衣服里,显得绰绰有余,个头偏高,满头白发已然写着沧桑的记忆与年迈的从容,几许倦容却又依稀蕴藏难以掩盖的和蔼乐观的本色天性。
“您快请近来坐吧。“我和孟雪莲热情接待了这位登门造访住院老人家,携引老人家就近坐在沙发上。
老人坚持申明不饮水,于是我们陪护坐在老人身边,用温和的目光,端详着老人的面容,真诚地倾听他的心声想法里的玄机,感悟他的举手投足中的意蕴。老人却也没有怒气冲冲,静定缓和下,老人便开诚布公地款款道明来意。
原来老人是九楼病房的一位住院患者,平时和夫人老伴住在附近一个风景秀丽的养老公寓,一住下来,不知不觉十载光阴悠悠而过,宛如一对相濡以沫的夕阳伉俪。
老人再三申明不是来投诉的,对我院相当满意的,也坦言自从积水潭医院落户回龙观,给昌平人民带来了祥瑞和福音,专业的配套和完善的医疗保障,这一切便利都让老人对医院和院领导产生了信赖感,也培养了他对回龙观和新街口院区的深厚情感与识别认同,他说没有退休前一直住在西城,看病就去新街口院区,现在观里有了积水潭,综合科室看病能力也比以往大大提高,很好,总体来说,对我院的医疗质量和人员素质相当满意。
确实,正如老人的一个棱镜一角的反馈,这不正是我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进步的一个真实不虚的投影吗?四十年来,我国在我党英明领导下,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我们医疗行业的一份子,我这个护士长感同身受,党的领导与决策所带来的变化与福祉。
在老人满意地走出总值班室后,我同样不由自主地绵延遐思,回忆起当年年轻时期那个青涩的自己,曾经的心情。
那个十九岁的我,刚毕业的护士新生,带着对北京积水潭知名医院仰慕与欢喜的初心来到这里。
积水潭医院,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全国骨科排名第一的专业实力,正因有此分量与筹码,它成了许多人心目中信赖并向往的中国知名品牌医院。
历历在目的记忆中的学生时代的我,生活居住在回龙观以南区域的西三旗一带,那时这里草木丛生,荒野一片,四周依稀交错着少许村落,零星点缀着三两大型工厂,每逢暑假,那个青涩我的骑个二八车飞鸽男车,在青石板路面上横纵驰骋着青春年少,,呼吸着荒野气息,感悟着人生的懵懂情怀,从一片油绿的稻田菜地间的小道来回回龙观嬉耍着青春年少的情怀,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观里有个村子叫“北甸嘉园”,它正如一个象征性的投影,象征积水潭医院,如一个镶嵌在北国首都中的品牌老店,一席堪任嘉奖的医疗园林。而当年的荒野丛林,不毛之地,已然取而代之的是雨后春笋的高楼林立,一如这个从青涩到成熟,从薄弱到丰盛的我,伴随这四十年所融入的历史洪流,在祖国的领导下于锐意进取的磅礴之力中自强不息。
2008年观里已经入住了约40万人口,建设了各类大型社区与公共设施,2013年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开业,我也成了第一批来开业的护士。
时光荏苒,岁月如织,而已历史的年轮已近步入了2018年,从青春年少的青涩记忆到今日年过不惑的中年厚重,已然四十余载的我,伴随着回龙观的日新月异的历史变迁中共同渡过,风雨之间,亦历历在目,以我这样的阅历心情来感同身受那个老人家的沧桑情怀,可谓是殊途同归,将心比心了吧。四十余载岁月光阴,一如一波生生不息,跌宕着大盘上涨的股市曲线图,它跳动得是我们奋进的节奏,流淌的是我们拼搏的精神。
改革开放后的回龙观而今所呈现的是一个活生生,光灿灿,景色宜人的现代化大型人文配套社区。而我也为我成为一个成就社区的一份子,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光亮鲜活的一份子,一个细胞而感到自豪。
一如感同着养老公寓老人家身上的那种祥和与睿智,沉稳与豁达,作为积水潭医院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我们虽然只是平凡的职工,或者安享安逸舒适的养老生活的夕阳时光,因为它也是我们得以服务的今生之价值。
每当夏季暴雨连连,开着环保电动汽车,穿梭在回龙观整洁宽敞的沥青柏油马路上,回想几年前倘若遭逢如此大雨,路面必定积压污水淹堵汽车排气管道的尴尬与不便,而今已可无此担忧,一路前行。
望着短信中一排排的温馨提示:今天有雨,请带伞出行。折射出了实实在在的变迁。
病患长者对医院的赞誉,与年少的自己对医院工作的向往与期待,激发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的蓬勃力量。
文/口腔科曹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