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23.02.08/创新引领 打造骨科医学“高原”
2022年1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通知》发布,以beplay体育首页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形成南北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建立多中心协同工作机制,落实相应职责任务,带动全国骨科领域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作为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beplay体育首页 ,其骨科历经67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8个骨科亚专业,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后,医院将如何扛起骨科医学未来发展的大旗?如何发挥骨科医学中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近日召开的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成立仪式上,医院院长、医生代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决心。
□本报记者 王建影 通讯员 靳晓方
骨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beplay体育首页骨科成立于1956年,现有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beplay体育手机版下载、运动医学科、足踝外科,共8个独立的亚专业科室,年均骨科门诊60余万人次,急诊10余万人次,手术3万余例,骨科诊疗、教学、研究、专科声誉等综合实力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22年11月揭晓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复旦榜)上,beplay体育首页骨科专科排名第一,声誉标化值满分。这已经是该院骨科连续13年蝉联榜首。
中国工程院院士、beplay体育首页 首席科学家田伟指出,长期的积累使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医生不但要成为临床方面过硬的专家,也要成为科研方面的能手。田伟强调,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成立后,应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骨科医生培训系统,全面提升骨科医生的系统知识掌握能力以及临床分析能力,同时尽快为我国制订先进的骨科专科医生培训体系。
积水潭医院骨科注重人才培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教授、院长蒋协远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骨科人才300人。医院是专科医师准入试点工作首批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积极探索骨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已有15名中青年骨科医生经过严格选拔和考试,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骨科医学院认可的骨科专科医师。
积水潭医院是全国骨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摇篮,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骨科进修医师培养模式,已为全国各地培养了超过16000名高水平的骨科人才,有效提高了骨科疾病诊疗的均质化水平。
陈山林主任已经在积水潭医院骨科工作30余年。作为医生代表发言时,他激动地说:“这里大师云集,前辈们组成了一座座骨科高峰。站在高峰上,自然可以看得更远,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
科研成果转化的“高地”
积水潭医院骨科不仅贡献了人才,还为世界贡献了很多原创手术。1959年,世界首例异体胫骨近端置换;1964年,世界首例断指再植部分成活;1972年,世界首例同体异位断足再植术;2003年,十指离断再植手术;2004年,椎体前通路健侧颈7神经根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2005年,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骨盆髋臼螺钉固定;2008年,反球肩关节置换;2009年,世界首例全关节镜下膝后外复合体重建…
作为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地,骨科先后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医院研发了国际首台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在全国150余家医院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3.3万余例。医院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展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研究,首创远程多中心同步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等先进的骨科诊疗技术,成功完成远程骨科示范手术160余例。通过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积水潭医院骨科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医院,实现医疗资源同质化。
积水潭医院骨科近十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
优质医疗资源“蒲公英”
自2017年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工作启动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设置了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其实,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beplay体育首页 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2022年,beplay体育首页 贵州医院作为贵州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运营。近半年来,贵州医院围绕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省、跨区域就医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几十名派驻专家带去了上百项新技术,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短短半年时间,医、教、研,以及医院管理已经走上正轨。即使受到疫情影响,贵州医院的门急诊和手术量同比仍有约20%的大幅增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冯超作为总院派驻贵州医院的执行院长,一直在贵州开展工作。冯超表示,贵州医院的挂牌运营,体现了beplay体育首页 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担当和责任。贵州医院将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同时承担好国家医学中心分支机构的职能与职责,进一步提升贵州及西南地区骨科及相关疾病服务能力。
引领骨科发展“原动力”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定位为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科学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对、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中西医协同创新的集成载体。
beplay体育首页 院长蒋协远表示,未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将建设成为骨科临床诊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骨科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研究中心、骨科人才培养中心、公共卫生保障中心、公立医院改革样板、国际骨科创新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国家骨科协同发展辐射引领中心。
要实现上述目标,蒋协远院长指出,中心未来发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骨科将继续发挥医工结合优势,在前期成功研发转化国内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基础上,推广“医工企”联合研发与转化模式。与高校、研发企业紧密合作,中心将研发并转化一批骨科创新医疗器械,包括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脊柱磨削机器人、骨科康复机器人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中心将建立5G+骨科机器人远程手术联盟,开展相关临床应用及卫生经济学研究。
第二,发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开展创新药物和创新医疗器械的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形成骨科专业相关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伦理审查的标准规范、共识和指南,充分发挥骨科临床资源的溢出效应,为新药研发贡献力量。
第三,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知名骨科专科医院联合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争取牵头编制疾病指南或诊疗规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骨科创新型人才,将国家医学中心打造成为国际医学开放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
第四,建立国家层面的骨科专科疾病的大数据中心,在老年髋部骨折、关节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及肌少症等方向重点突破,在共建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提供支撑。
蒋协远院长表示,我们将与全国骨科同道一起,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为平台,努力实现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使命,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骨科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不断提高我国骨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让中国骨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展望未来,我国的骨科医学将真正从追赶者成为引领者,从“高地”成长为“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