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便民服务>> 健康科普
  • 【积医科普】甘草能不能泡水喝?专家提醒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这…已有人浏览

    甘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功效作用很多,如: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因此,甘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材之一。据统计,我国现今临床常用的700余种药材中,甘草的处方率在70%以上。除了入药,也有人用甘草来泡水喝,达到养生的功效,但长期、大量服用甘草或其复方制剂,不但不能养生,甚至可以引起肢体水肿,不利于身体健康。甘草为什么会引起水肿?通过对甘草成分化验分析,甘草提取物中具有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降低血钾水平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也可出现横纹肌溶解。所以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制剂可出现乏力、肌力下降、肌肉痛、尿量减少、肢体水肿、血压升高等表现。如果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出现水肿该怎么办呢?如果您因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制剂出现水肿,先不要紧张。首先,我们需要简单的鉴别此次水肿的原因,是否自身存在其他脏器疾病?如肾炎、慢性心衰、甲亢等疾病,是否存在气喘、血尿、尿里泡沫增多、心悸、怕热、凸眼等症状。其次,就是查看自己长期口服药、或茶饮里面是否存在甘草制…

    2021-08-1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已有人浏览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突起或隆起的一类病变。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胆囊息肉的患病率为1-9%。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腹部超声时发现,少数可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大多数胆囊息肉不需要治疗,少数癌变风险较高的需要手术治疗。病因胆固醇代谢不良:胆固醇代谢缺陷被认为是胆囊息肉的可能原因之一。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也会引起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成,被称为炎症性息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胆囊息肉的发病呈增加趋势。其他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绪状况等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病理学分类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占全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85%左右。常表现为多发性,也可单发,息肉一般较小且增长缓慢。目前认为胆固醇性息肉不会癌变或癌变风险非常小。炎性息肉:相对少见,为胆囊粘膜慢性炎症增生所致,常合并胆囊结石。腺瘤性息肉:相对少见,病变多为单发,增长较为迅速,存在癌变的可能。恶性肿瘤性息肉:很少见,主要是早期的胆囊癌,因为病灶小,影像…

    2021-08-11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母乳喂养周】beplay体育首页 妇产科多种形式完成母乳喂养周科…已有人浏览

    2021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0个世界母乳喂养周”,这是由国际母乳喂养联盟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活动,旨在鼓励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母乳喂养,共同承担责任”。在今年的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发言人表示: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成功的母乳喂养需要妈妈努力,更离不开家庭、单位、社会的全面支持。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2021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倡导和推进家庭、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共同承担保护母乳喂养的责任,为哺乳母亲创造支持条件,确保母乳喂养顺利实施,beplay体育首页 以母乳喂养周为契机,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在门诊楼悬挂横幅、在妇产科门诊及病房放置母乳喂养周易拉宝的方式宣传本届母乳喂养周的主题,并在妇产科门诊及病房发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有关母乳喂养的三个技巧”、“婴幼儿科学养育”、“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等宣传资料共计180余份。 在8月6日利用“腾讯视频”平台,妇产科病房护士长张静通过形象生动的PPT,紧紧围绕“母乳…

    2021-08-09 查看详情信息
  • 科学愉快踢球 远离伤病困扰已有人浏览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影响范围广,球迷群体大,每到工作日傍晚或者周末,都有大量业余爱好者换好装备,走向球场,一展球技的同时以球会友。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和同事、老友交流感情。 但即使是职业运动员,在进行足球运动中,仍有相当比例出现受伤的情况,严重者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经历相对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重返球场。对业余爱好者来说,伤病不仅会导致身体上的疼痛不适,还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近期也有进行足球运动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科学地进行足球运动,能降低受伤风险,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愉悦感。进行足球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熬夜后、大量饮酒后等情况下的第二天都不适宜进行大强度的体育活动,以防出现心脏骤停等意外情况。在运动之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同时建议在进行运动前至少半小时抵达场地,换好装备后进行适当的热身。除了牵拉和慢跑外,做几组冲刺跑,把心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有助于适应高强度的运动。 如果是到陌生的球场,要提前了解球场的状况,选择合适的球鞋。我…

    2021-08-08 查看详情信息
  • 【医患一家】急诊胃镜 镜到病除已有人浏览

    “ICU的1床病人现排柏油样便,请急会诊!”8月5日上午11点,消化科门诊的电话突然响起,ICU主任白颖急促的声音提示着病人的病情紧急,正在出诊的消化科医生陈维娜向门诊患者做了解释,迅速来到ICU病房。 患者是一名蒙古族男性,存在多发创伤、呼吸衰竭、肾衰竭,现正在做床边血滤治疗。四天前刚刚拔除气管插管,现出现黑便伴有上腹疼痛且明显。经临床评估患者病情,考虑存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消化科程远副主任医师(左二)正在ICU做急诊胃镜此刻,正在内镜室工作的程远副主任医师接到急诊内镜通知后,立刻同内镜室护士吕欣、贾娟娟推着内镜设备来到ICU。经急诊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通过内镜下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了下来,诊断明确,止血有效,医护人员紧张的心放松了很多。一周前北京出现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一边防疫抗疫,一边积极为患者服务,体现出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文图丨消化科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校对丨于淼

    2021-08-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秋风送爽话食疗已有人浏览

    今日立秋,意味着秋天开始。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仍热浪袭人,暑气难消。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之效。祛暑滋阴润燥——餐餐宜多汤羹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中医认为“秋燥伤肺”,故立秋后宜食用滋阴生津润燥类食物或药物,以抵抗秋季的气候变化。在饮食上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经常食用一点儿滋阴润燥的食物,能够有效防止燥邪对人侵袭,提高免疫力。日常在平衡膳食基础上,注意在三餐增加牛奶、豆浆、稀粥、绿豆羹等,三餐之间可增加果茶、藕粉、菊花茶、酸梅汤等。适量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并起到清火解毒,增强免疫力功效。适宜的食物1、主食及豆类: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2、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儿多的萝卜、黄瓜,冬瓜、南瓜、西红柿、莲藕等。3、水果:应食用眼养阴生津之品,如…

    2021-08-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不容忽视已有人浏览

    8月4日,由beplay体育首页 与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科委指导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系列活动(护理专场)顺利举行。活动采取线上会议模式,由beplay体育首页 科技处于洋处长主持,参会人员超过百人。关于儿童保健,很多家属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儿童保健就是测身高、体重,听心肺,其实不然。身高体重是身体发育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粗略地评价一个孩子的营养状况水平。除此之外,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身体发育是关注宝宝长得高矮、胖瘦,那心理行为发育,就是关注宝宝智商的高低以及适应能力的强弱。随着社会变革的逐渐深入,对儿童群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家庭和社会压力导致儿童行为心理问题持续上升,因此,儿童的发育行为心理保健工作应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儿童保健工作不仅仅是要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伤害,同时要保障并促进儿童获得体格、社会——情绪,以及认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估宝宝发育行为是否异常,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除了靠临床医生丰富的工作经验,儿心量表…

    2021-08-06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低血糖——藏在高血糖背后的隐藏杀手已有人浏览

    老王头是一名“新糖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了使用胰岛素的治疗。从确诊糖尿病开始,老王头就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血糖,生怕血糖超过高血糖的阈值。由于太过担心血糖升高,老王头自己饭也不敢多吃,有的时候克制食欲一顿饭只吃一点儿。最近这段时间老王头发现,自己有时候会出现头晕、心慌、大量出汗等身体反应,老王头就纳闷了:自己血糖控制的很低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三高”之一的高血糖现在已经成为了备受大众关注的一大健康问题,针对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它的分型、治疗方法与预防手段也早已普及,为大家所熟知。但其实,在高血糖这一“知名杀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加隐蔽的潜在杀手——低血糖。认识低血糖 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群体和糖尿病患者群体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小于等于3.9mmol/L即可认定为低血糖,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低血糖会有什么表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慌、…

    2021-08-0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吗?已有人浏览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体检的普及,体检时超声发现胆囊结石是很常见的事。对于这些体检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并非都需要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数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是否合并息肉或腺肌症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区别对待。什么样的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治疗?发生过胆囊炎或胆绞痛的患者是需要手术切除胆囊的。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存在下述情况时,建议手术切除胆囊:结石充满胆囊导致胆囊液性暗区消失,失去功能。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增厚超过5mm。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且息肉大于5mm。胆囊结石压迫肝总管或胆总管。有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病史合并胆囊结石者。结石超过3cm者。结石病史10年以上或女性结石患者超过65岁者。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胆囊结石患者。 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可以用药物治疗吗?对于没有上述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有用药治疗的意愿,特别是结石小于1cm且没有钙化者,可以尝试服用熊去氧胆酸、复方阿嗪米特和…

    2021-08-04 查看详情信息
  • 【科学就医我行动】不要忽视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小问题”已有人浏览

    “6个多月了,宝宝还是不会翻身”“1岁左右了,宝宝还是站不稳”“2岁了,宝宝还是不太说话”“幼儿园时,宝宝总是一个人游戏,很少与人交流”..... 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并不少见,实际上,这些情况并不是“小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诊断与治疗,家长们不要因为粗心而错失最佳的干预、治疗时间,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大多数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着手解决,往往不是选择规避问题的存在,就是持过度乐观态度,觉得也许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情况就会有所好转,再或者就是有病乱投医,在网上胡乱搜索一些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家长对疾病产生错误偏移,增加焦虑感的同时延误孩子的治疗时机。为了帮助更多家长和孩子得到有效的干预治疗,beplay体育首页 回龙观院区和新龙泽院区小儿内科保健门诊开展了儿童行为发育能力检测。在保健门诊就诊过程中,对医师初步判断需要进一步深度评估孩子发育能力者或者家长想要全面了解自家宝贝发育情况者,可在医师开具相关检查后就诊保健护理咨询门诊…

    2021-08-0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小儿常见病中成药应用(一)已有人浏览

    由于儿童年纪比较小,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以及自身的免疫力都比较差,所以在遭受病毒感染的时候,是非常容易生病的。那么,小孩子一般会生什么病呢?一是发烧感冒咳嗽类的疾病,尤其是流感,这种疾病一般传染性比较强,所以很容易造成小朋友之间的交叉感染。另一个就是胃肠疾病,由于儿童吸收和消化功能比较差,容易引起一些胃肠疾病,如厌食偏食是很多儿童常见的疾病。小儿生理和病理都有哪些特点?应该如何选用中成药呢?小儿生理特点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非常快速。形体、动作功能、智力发育及脏腑功能快速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的方面发展。古人把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称之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是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腑都是娇柔嫩弱的,其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气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成熟和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

    2021-08-03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人“一体多病”如何治?beplay体育首页 老年医学科帮您排忧解…已有人浏览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一体多病”日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beplay体育首页 老年医学科在以往干部医疗科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科室逐渐由最初单一的干部医疗向老年医学急速发展。在完成干部医疗任务的同时,科室把在干部保健服务中积累的慢病综合管理经验推广到老年患者中,为更多“一体多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老年医学科拥有独立门诊系统,两个病房,床位54张,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医生2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博士6名,硕士15名;以及训练有素的老年科护士28人。科室包含老年心血管专业、老年内分泌专业、老年呼吸专业、老年神经内科专业、老年骨质疏松专业、老年围手术期管理专业、老年综合评估等,能够更好地为一体多病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多年来科室一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多名医师获有市级\局级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近50篇。另拥有独立老年心电血压检查室及技师1人。 2021年3月,在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成立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立…

    2021-08-02 查看详情信息
  • 【医患一家】减重代谢手术后3个月,她变了……已有人浏览

    小雅的减重之路时间过得好快,小雅(化名)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已经3个多月了,又到了复查的时候。当她走进病房的那一刻,所有护理过她的护士以及护工师傅,几乎都惊呆了。这是之前那个胖胖的小雅吗?好像脱胎换骨一样,脸盘瘦了一圈,大肚腩不见了,原来脖子上的黑色棘皮也基本褪去了,皮肤变白了,整个人的气质明显提升,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3个月前,小雅是一个体重216.7斤,腰围113cm的胖女孩,曾被诊断: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症。她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工作精力不足,每天昏昏沉沉,人际关系及自信心受到极大影响。减重代谢手术的出现,给她带来了希望。当她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必需得改变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手术治疗,这也成为了她改变自己,实现蜕变的关键一步。复查结果让她很激动。3个月来,她已经甩掉近50斤赘肉,腰围减了15cm。“血脂正常了,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了,尿酸下降了,脂肪肝减轻了,睡觉不打呼噜了,脖子和腋窝的黑棘皮症改善了,皮肤变白…

    2021-08-02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健康北京在行动 大家一起来点赞已有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健康北京在行动 大家一起来点赞

    2021-07-31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厨师促进健康行动已有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厨师促进健康行动

    2021-07-30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夏季发热需警惕“空调病”已有人浏览

    盛夏酷暑,持续高温,空调成了防暑降温的主力。有的人会在空调房里呆上一整天,也有的人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进来,直接走到空调前直吹。殊不知,这么吹空调虽然凉爽了,但疾病也随之而来了。入夏以来,发热急诊的患者有增无减,很多患者出现了发热,畏寒,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咳嗽,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除了感染性疾病外,还需要警惕空调病。空调病是因为使用空调时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适应不良,因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哪些因素会引发空调病1.空间密闭干燥,空气不流通空调房间一般都门窗紧闭,空气流动性差,时间长了,室内氧气量下降,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房间内湿度太低,这就会对人体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2. 微生物滋生空调房间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空调中藏有很多的细菌、霉菌、尘螨、粉尘。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及过敏,引起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肺炎,最严重的一种致病菌要属军团菌,尤其是中央空调,它的冷凝水…

    2021-07-29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家庭健康母亲守护行动已有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家庭健康母亲守护行动

    2021-07-29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肝炎日】肝炎界的新晋世界冠军——脂肪肝已有人浏览

    今天是2021年7月28日第11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仍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但与往年不同,我们此次不谈乙肝,而是把目光投向肝炎界的新晋世界冠军——脂肪肝。 最近十余年来,中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虽然慢性乙肝至今仍是导致国人肝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全国慢性乙肝患者仍有2000万人左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由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7.18%,随着全面免疫计划的成功,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乙肝现已成为可以预防和有效控制的疾病。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体力劳动减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已占成年人比例接近30%,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也是体检中肝功能异常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因为人们对脂肪肝存在许多的误解,觉得脂肪肝司空见惯,根本不算病,顶多算是“亚健康”,即使有也无大碍;也有许多脂肪肝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不愿意去医院看病,认为脂肪肝“没药可治”或“不可能治好”;还有部分…

    2021-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创健康环境 做健康达人已有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创健康环境 做健康达人

    2021-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小心“跌倒”背后的脑血管病已有人浏览

    不久前,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新收了一位脑梗塞合并右侧股骨干骨折的病人——李阿姨,病友们很奇怪:又脑梗又骨折,怎么赶到一块儿啦?事情要从4天前说起。当时正在遛弯儿的李阿姨突然觉得两腿无力,摔倒在地。过了一会儿腿上又有劲儿了,李阿姨就站起来走了,自己也没当回事儿。4天后在回家的路上,李阿姨再次出现双下肢无力,发作时正准备从马路边的台阶往下迈,重重地摔倒在地。这次李阿姨自己可站不起来了,右腿根本使不上劲儿,别人一动就撕心裂肺的疼。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李阿姨得了急性脑梗塞,同时由于下肢无力“跌倒”,导致了右侧股骨干骨折。脑梗塞合并骨折会导致后续的治疗比较棘手,急性脑梗塞使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脑血管风险增加,而骨折同时也影响脑梗塞患肢的康复锻炼。脑梗塞合并骨折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卧床时间延长,增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发生的风险,导致预后不良。其实这种复杂的病情是病人所不愿意面对的,而且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李阿姨4天前那次下肢无力摔倒,就是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

    2021-07-20 查看详情信息